LTE-M与NB-IoT各有所长 如何选择是关键
目前,全球 52 个国家的 102 家营运商现已部署或推出以 NB-IoT 和 LTE-M 为主的低功耗广域网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s,LPWAN),其中 20 家营运商同时采用两种标准,并有超过 140 家营运商持续对 NB-IoT 与 LTE-M 进行投资,以布局支援未来物联网设备及应用。
LTE-M 可多元应用,NB-IoT 耐久高穿透
LTE-M 与 NB-IoT 皆是由负责 LTE 及 5G 标准的组织 3GPP 于其第 13 版标准(Release 13)定义之 LPWA 技术,同样具备低成本、低功耗特性,拥有行动网络安全及隐私优点,并让营运商能利用现行的行动通讯基础设施来扩展物联网设备部署。
两种技术一定程度上可彼此互补,部分特性之差异则成为企业选用上之考量点,具体而言,LTE-M 与 NB-IoT 最显著区别在于延迟性、语音支援、传输速率及设置场景。
延迟性
延迟性(Latency)是指进入网络并发送消息所需时间,设备可间隔收集信息后将数据包传送到云端或实时通讯。
因此如智慧建筑警报系统等需实时性的关键任务应用(Mission-Critical Applications) LTE-M 会是首选,智慧水表等定时监测设备则可采用 NB-IoT,也因更低功耗特性让使用上更持久。
而 LTE-M 相较于 NB-IoT 除了数据外亦能传输语音也是主要差异,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LTE-M 技术支援语音传输,然须由每个营运商决定是否在其网络上实施。
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是另一项技术选择重点,更高的速度意味着可在一定时间内透过网络传送更多数据,对于家庭安全、可穿戴设备等数据密集型的物联网应用尤为重要。
在技术上 LTE-M 终端支援更大频宽,提供高达 1Mbps 传输速率远大于 NB-IoT 上下行峰值速率,进而允许更多的数据吞吐量。
设置场景
在设备设置地点方面,两技术都能提供传统 LTE 数倍的传输范围,然 NB-IoT 具有穿透墙壁和金属导管的长距离传播特性,故在室内及地底较 LTE-M 具备更佳穿透力。
另一方面,LTE-M 因具备不同基站的切换能力故可在移动中使用,更强移动性也让该技术能应用在连网车辆、追踪器等领域。
整体而言,LTE-M 在应用上提供更低时延、更高速率、移动性及 VoLTE 语音通话等特点,NB-IoT 则有更低成本、更常使用年限及更宽广传输范围等优势,故技术选择上并无绝对的孰优孰劣,未来单一区域双技术的趋势正在酝酿,故端赖应用场景设计及商业需求考量,方能让企业做出最适合的技术采用。
-
电磁流量计计讯物联电磁流量计,支持累积流量、瞬时流量、流速、流量百分比等高精度测量,低功耗长寿命,一体式以及分体式多场景高效安装,主要应用于环保、水利、农业、供热领域等。
-
气泡水位计计讯物联气泡水位计,高精度、高可靠、高智能、免气瓶、免测井、免维护、抗振动、长寿命。适用于流动水体、大中小河流、水库、或者水体污染严重和腐蚀性强的工业废水等不便建测井或
-
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计讯物联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进行流体流速、流量、水位、水温测量的传感器,其感应灵敏、响应快、精度高、量程宽。
-
国产化DTU | TD210-C1计讯物联国产化DTU TD210-C1,采用处理器国产化方案,主频性能翻倍,功耗减半, 全网通5G 4G,4G CAT 1,支持串口与IP数据、IO与IP数据的双向转换,RS232接口、RS485接口、可选DI、ADC、PI接口,自愈
-
工业网关赋能油田能源监测:开启智慧油气新时代工业网关正成为油田能源监测的核心技术,它能够实时采集油井压力、温度、流量等关键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对油田生产全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帮助油田实现降本增效和
-
筑牢安全防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计讯物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能够根据实际监测需求采集多种监测数据,包括雨量、土体沉降、地表裂缝、深部位移、土压力、表面位移、土壤含水量、图像视频、电源电压和环境温度等,并
-
水利遥测终端机水文监测站应用厦门计讯物联水利遥测终端机水文在线监测,多源数据采集,连接水位计、雨量计(如翻斗式 称重式)、流量计(多普勒或雷达式)、水质传感器等,实时获取水位、雨量、流量、水温、水质等参数,
-
案例 | 计讯物联5G工业网关赋能国控环保站“监测-溯源-调控”智能升级计讯物联深度融合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对泵站、污水处理站、关键河道水文站等核心场景进行智能化改造,打破数据孤岛,构建动态监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