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数采仪的工况用电监测平台特点详解
计讯环保工况用电监测系统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计讯环保数采仪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通过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可以实现实时采集企业总用电、生产设备及环保治理设备用电等数据,通过关联分析、超限分析、停电分析、停限产分析,及时发现环保治理设备未开启、异常关闭及减速、空转、降频等异常情况,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实时监控限产和停产整治企业运行状态。
工况用电监测系统六大功能
首页展示
计讯环保工况用电监测系统通过浏览器打开云平台链接、输入账户名和权限密码,进行登录,避免未授权人员浏览有关信息(APP可配置平台IP、账户、权限密码)。
异常数据主动申报模块
环保工况用电监测系统设计支持的异常数据主动申报流程。
主要提供企业已知或是无法避免的异常情况发生后,主动上报对产生原因和采取措施,申报含情况说明、现场图片等资料。环保局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内容的审核,根据结果应有通过、退回、退回补充等流程。
企业用电服务
计讯环保工况用电监测系统安装的用电监控设备可同时向企业提供用能服务,提供电量负荷分析、报装方式、异常用电等功能,可以查询监控点实时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月数据等事件类数据。(数据包含正常和异常数据),其中应该包含:
1)产污分析
统计企业/行业在某个时间段内的产污数量。
2)减产减排分析
统计企业在污染日、非污染日的负荷对比,以小时为单位展示功率曲线。
3)企业用电监控
可查询企业/行业的日功率曲线,默认是今日/昨日对比,可选择对比的日期。
数据采集
环保工况用电监测系统通过接收计讯环保数采仪上传的数据,实现对工业企业总用电数据,生产产污工段和污染治理设施用电数据的 24 小时实时采集和监控,采集设备采集频率默认5分钟,采集数据项按要求至少要包含电压、电流、三相功率、总功率、电能和功率因数等数据项及其对应时间点。
生产和污染防治能耗统计应用
通过环保工况用电监测系统平台,经过相应时间采集的多类型数据积累,结合日常监管信息,可得到企业的生产单位能耗、治污能耗,从而能获取有效的节能减排数据,形成有动力能耗监管平台中相关企业的生产、治污、排污的“电力能耗”一本账,推进环保日常监管信息化、智慧型监管的转型。
环保限停产管理模块
为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临时性的减排调控等需求,系统需提供限产停产管理功能。可以制定限产停产方案、设置限产停产的起止时间以及涵盖的企业、车间、生产线,针对不同的调控需求精确监控产污设施,在限产停产期间非正常开启产污设置的,系统应立即通过短信、APP 等方式报警。
限产减排方案是环保局在重污染天气,对企业发出限产减排指标,各企业按照要求在系统中上报参与限产的产污设施名称及数量,环保局通过后台,对企业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形成应急减排预案。这样避免了原来繁琐的电话沟通、现场指标下达及驻场督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计讯环保数采仪结合计讯工况监测云平台可以实现对企业工况信息的有效监测,对企业节能减排以及正常的运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
5G加密工业网关|TR323-A2计讯物联5G加密工业网关 TR323-A2,具备加密、认证和数据防篡改能力,支持国密软硬件加密,支持SM1、SM2、SM3、SM4算法,支持IPsec VPN加密,支持APN VPDN数据安全
-
雷达水位计计讯物联雷达水位计采用先进雷达波测距技术,非接触式精准监测水位变化,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城市管网、工业水池等多场景。无需接触介质,抗干扰能力强,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稳定工
-
电磁流量计计讯物联电磁流量计,支持累积流量、瞬时流量、流速、流量百分比等高精度测量,低功耗长寿命,一体式以及分体式多场景高效安装,主要应用于环保、水利、农业、供热领域等。
-
气泡水位计计讯物联气泡水位计,高精度、高可靠、高智能、免气瓶、免测井、免维护、抗振动、长寿命。适用于流动水体、大中小河流、水库、或者水体污染严重和腐蚀性强的工业废水等不便建测井或
-
水位监测站(电子水尺)计讯物联一体化自动水位监测站系统组成,RS485型电子水尺、电控箱(内含遥测终端)、LED双色显示屏、RS485型声光语音报警模块、以及其他扩展需求,实时精准采集,数据无偏差
-
城市积水监测预警解决方案计讯物联城市积水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全时段实时监测: 7x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告别人工巡查盲区。AI驱动的精准预测: 结合气象与水文模型,从“实时告警”升级为“趋势预测”,
-
供排水管网监测系统,智慧水务城市水循环智能管理计讯物联供排水管网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布设高精度传感器、水利遥测终端机RTU和各种智能终端,依托感知、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云边协同等技术,实现了供水排水管网的全天候实时
-
微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计讯物联微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革命性监测方案。它通过部署高精度、低成本的微型传感器,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天网”,实现对PM2 5、P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