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C到底是什么 和NB-IoT有什么区别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短距离”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涌现了很多“长距离”物联网技术,给行业带来了一阵春风,这些新兴物联网技术中,我们介绍最多的,就是NB-IoT和LoRa。除了它俩之外,还有一项技术,应用也很广泛,曾经一度被认为会三分天下有其一。
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eMTC。
eMTC的全名有点长,是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LTE-M,LTE-Machine-to-Machine,LTE-机器到机器。也就是说,是机器之间用LTE通信,非常直白了,适用于物联的LTE网络。
万物互联”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为了瓜分这块蛋糕,很多企业都迫不及待的参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中。行业里也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物联网技术标准,令人眼花缭乱。
从总体上来看,物联网技术被分为两个大类:WLAN物联网和蜂窝物联网。
WLAN物联网,以Wi-Fi、Bluetooth、Zigbee、Z-wave为代表。
蜂窝物联网,以NB-IoT、eMTC、LoRa、Sigfox为代表。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功耗和距离。有点类似于手机上网,用Wi-Fi,还是用数据业务。以前的物联网,是WLAN物联网技术的天下,但是,这几年,蜂窝物联网技术崛起,抢尽了风头。蜂窝物联网技术,也属于LPWA技术(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广域网)。
LPWA技术,覆盖距离更远,功耗更低,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更能满足行业需求。
在蜂窝物联网里面,又分为若干个阵营。
目前通信行业最大的派系——3GPP组织(3GPP是什么?),就是其中的阵营之一。
eMTC和NB-IoT,都是3GPP推出的技术标准。
确切地说,在3GPP规范中,有三种关于物联网的无线连接技术,分别是NB-IoT、eMTC、EC-GSM。EC-GSM是基于GSM(2G)技术的,现在基本上不关注了。所以,重点就是NB-IoT和eMTC。
NB-IoT和eMTC又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作为LTE的缔造者,3GPP组织一直将物联网作为LTE的重要演进方向。
早在2008年,LTE的第一个版本R8(Release 8)中,除了有满足宽带多媒体应用的Cat.3、Cat.4、Cat.5等终端等级外,也有上行峰值速率仅有5Mbit/s的终端等级Cat.1,可用于物联网等“低速率”应用。
在LTE发展初期,Cat.1并没有被业界所关注。随着可穿戴设备的逐渐普及,Cat.1才逐渐被业界重视。
但是,Cat.1终端需要使用2根天线,对体积敏感度极高的可穿戴设备来说仍然“要求过高”(一般只配备1根天线)。
所以,在R12/R13中,3GPP多次针对物联网进行优化。
首先是在R12中增加了新终端等级Cat.0,放弃了对MIMO(多天线)的支持,简化为半双工,峰值速率降低为1Mbit/s,终端复杂度降低为普通LTE终端的40%。这样一来,初步达到了物联网的成本要求。
但是,虽然Cat.0终端的信道带宽降至1.4MHz,但射频的接收带宽仍为20MHz(太大)。
于是,3GPP在R13中又新增Cat.M1等级的终端,信道带宽和射频接收带宽均为1.4MHz,终端复杂度进一步降低。
而Cat.M1,也就是我们的eMTC。这就是eMTC的来源。
此外,3GPP在R13中同时新增了一个Cat.NB-1,它的接收带宽仅180kHz。
这个Cat.NB-1,就是我们的NB-IoT。
eMTC和NB-IoT都是3GPP一个妈生的,所以算是兄弟俩。这兄弟俩也确实很像,到底有多像?
eMTC相比NB-IoT,有五个优势:
1、速率高
之前我们说NB-IoT,总是会说,为了保证低功耗,所以速率很慢。但是eMTC不一样,它支持上下行最大1Mbps的峰值速率。请不要小看这个速率,在保证覆盖和功耗的基础上,能达到这个速率已经很不错了。这个速率,足以支撑更丰富的物联应用,如低速视频、语音等。
2、移动性
NB-IoT的移动性差,只支持重选,不支持切换。所以,它一般都用于不怎么需要动的领域,例如水表电表及路灯井盖。但eMTC不同,它支持连接态的移动性,物联网用户可以无缝切换,保障用户体验。因此,eMTC更适用于智能手表这样的可穿戴设备。
3、可定位
基于TDD的eMTC,利用基站侧的PRS测量,在无需新增GPS芯片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位置定位。这样一来,更有利于eMTC在物流跟踪、货物跟踪等场景的普及。
4、支持语音
没错,这货竟然支持语音,而且支持VoLTE。因此,eMTC可被广泛应用到紧急呼救相关的物联设备中。
5、支持LTE网络复用
eMTC可以基于现有LTE网络直接升级部署,和现有的LTE基站共站址共天馈。省钱才是硬道理。eMTC利用这个优势,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快速部署,有利于运营商抢占市场先机。
当然,eMTC也不是每个方面都强于NB-IoT,在覆盖能力和模组成本方面,eMTC是不如NB-IoT的。
所以,在具体的应用方向上,如果对语音、移动性、速率等有较高要求,则选择eMTC技术。相反,如果对这些方面要求不高,而对成本、覆盖等有更高要求,则可选择NB-IoT。具体来说,像智能物流、楼宇安防、可穿戴通话等设备,就适合采用eMTC技术。
推荐资讯
- 厦门计讯物联5G/4G物联网边缘网关,一网融万物,边缘智未来07-04
- 产品 | 5大水位计精准布控关键点位,筑牢智能防汛安全网!07-01
- 精彩聚焦 | 计讯物联AIoT创新成果亮相2025上海国际物联网展06-23
- 创新落地!计讯物联“城市智慧照明”项目获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标杆案例06-20
- 喜讯 | 计讯物联“5G千兆网关”斩获第四届厦门5G应用大赛奖,打通百业接入壁垒!06-19
- 6.18锁定!计讯物联携“工业级通信技术产品”邀您共赴2025上海物联网展06-10
- 资讯 | 华大MBA厦门联合会、计信学院厦门校友会莅临计讯物联,聚焦产业赋能06-05
- 粽香传情,计讯物联端午专属关怀已派送~05-29
-
国产化DTU | TD210-C1计讯物联国产化DTU TD210-C1,采用处理器国产化方案,主频性能翻倍,功耗减半, 全网通5G 4G,4G CAT 1,支持串口与IP数据、IO与IP数据的双向转换,RS232接口、RS485接口、可选DI、ADC、PI接口,自愈
-
电极式水质传感器计讯物联电极式水质传感器支持RS485、MODBUS RTU协议,支持连接PLC、DCS、工业控制计算机、通用控制器、无纸记录仪、触摸屏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环境水质监测
-
雷达超声波流量计计讯物联雷达超声波流量计,雷达+超声波双波测量,满管、非满管模式自动切换,无盲区精准测量,低功耗与强抗干扰设计,适用于地下管网、污水管网、入河入海排口等复杂场景。
-
遥测终端机(防水电池版)TY511-B6TY511-B6是一款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无线传输、边缘计算、智能告警、卫星定位等功能的遥测终端机,具备IP68防护等级、电池供电、低功耗、抗腐蚀、屏幕磁控调试等特
-
案例 | 双防预警,水利遥测终端TY511-B6守护市政排水安全!遥测终端机TY511-B6 ,精准应对排水难题,功能强大:集数据采集、存储、无线传输、边缘计算、智能告警、卫星定位、屏幕磁控调试于一体。高可靠性:IP68防护等级,电池供电,低功
-
升级!变电站综合网关机 TG491 赋能电网"五遥"数字化无人值守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节点,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效率。计讯物联变电站综合网关机TG491凭借标准化协议、工业级设计与多功能集成,为变电站无人值守提供可靠支撑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测解决方案计讯物联地下管廊监测方案,融合前沿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具备管廊结构健康监测、管网健康监测、环境态势感知(甲烷、氧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温湿度、水位等)、告
-
给排水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计讯物联给排水泵站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在给排水泵站加装采集和传输设备,将站内设备工况、电力能耗等数据实时上报至管理中心,泵站设施运行情况一目了然;管理中心也可以对设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