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什么意思?
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这是德国试图以高科技带动工业生产发展的国家战略,而不是国际标准,也就是说,各国没有跟上的义务。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发表了类似的纲领性文件,只不过各有不同的提法,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等。
1、什么是工业4.0?
工业4.0的基础,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
按一般的划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以电力的发明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实现的自动化生产。而第四次工业革命,从现在开始,其主要特征就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2、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1)、智能工厂
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2)、智能生产
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3)、智能物流
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3、什么是机器换人?
据羿戓制造所了解,在4.0时代,工业智能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通过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人类可借助物联网对下一代工业机器人进行远程管理。
如今,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威胁;受影响严重的行业还有仓储、邮政以及快递业(150万)、零售业(120万)以及保洁行业(120万)等。
从全球来看,日本和欧洲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地,瑞士ABB、日本发那科(FANUC)、德国库卡(KUKA)和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家企业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货商,成为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四大家族。近年来,德国为了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陆续提出了本国的机器人领域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战略规划。
4、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有什么区别?
战略思想的差异
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
相关推荐:
-
5G加密工业网关|TR323-A2计讯物联5G加密工业网关 TR323-A2,具备加密、认证和数据防篡改能力,支持国密软硬件加密,支持SM1、SM2、SM3、SM4算法,支持IPsec VPN加密,支持APN VPDN数据安全
-
雷达水位计计讯物联雷达水位计采用先进雷达波测距技术,非接触式精准监测水位变化,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城市管网、工业水池等多场景。无需接触介质,抗干扰能力强,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稳定工
-
电磁流量计计讯物联电磁流量计,支持累积流量、瞬时流量、流速、流量百分比等高精度测量,低功耗长寿命,一体式以及分体式多场景高效安装,主要应用于环保、水利、农业、供热领域等。
-
气泡水位计计讯物联气泡水位计,高精度、高可靠、高智能、免气瓶、免测井、免维护、抗振动、长寿命。适用于流动水体、大中小河流、水库、或者水体污染严重和腐蚀性强的工业废水等不便建测井或
-
地埋式积水仪水位监测站计讯物联地埋式积水仪水位监测站实时监测:水位值、水浸状态、剩余电量;自动预警:当水位超过预设阈值时立即发出警报;远程传输:支持NB-IoT、4G等无线传输方式;高度集成
-
水位监测站(电子水尺)计讯物联一体化自动水位监测站系统组成,RS485型电子水尺、电控箱(内含遥测终端)、LED双色显示屏、RS485型声光语音报警模块、以及其他扩展需求,实时精准采集,数据无偏差
-
城市积水监测预警解决方案计讯物联城市积水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全时段实时监测: 7x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告别人工巡查盲区。AI驱动的精准预测: 结合气象与水文模型,从“实时告警”升级为“趋势预测”,
-
供排水管网监测系统,智慧水务城市水循环智能管理计讯物联供排水管网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布设高精度传感器、水利遥测终端机RTU和各种智能终端,依托感知、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云边协同等技术,实现了供水排水管网的全天候实时